欢迎来到航运之家官网!“航天下 · 运万家”
  •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 新闻中心
2019青岛海洋经济大事件

发布时间:2020-07-06 浏览量:2047

                  信息来源:青岛市发改委

2019年青岛海洋经济迎来大爆发,海洋攻势”在过去一年,青岛海洋经济迎来大爆发“,海洋攻势”已经成为青岛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首先,在战略层面,接连融入国家政策。中国(山东)首先,在战略层面,接连融入国家政策。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挂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挂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让青岛的发展再次踏上国家战略的节拍,展望未来,次踏上国家战略的节拍,展望未来,插上新翅膀的青岛海洋经济将会掀起更大的攻势浪潮。

  其次,在产业领域,优势产业深耕突破。海工装备和生物医药两个领域保持一如既往的强劲态势,备和生物医药两个领域保持一如既往的强劲态势,由中国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主集成建造的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P70在青岛交付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由中国海洋大学、国家石油公司,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物研究所、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宣布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海默症新药宣布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青岛制造在海洋领域拥有靓丽名片。

  再次,在布局方面,储备能量蓄势待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周期十分漫长,唯有超前布局才能奠定优势。假如说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在青岛挂牌是此前的布局形成阶段性成果的话,成阶段性成果的话,那么《青岛市帆船事业和“帆船之都”帆船之都”品牌发展十年规划(2019-2028)的编制,品牌发展十年规划(2019-2028)》的编制,三艘先进科考船相继入列,船相继入列,都将对青岛海洋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海洋攻势”作战方案发布

  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海洋攻势”作战方案(2019-2022年)发布,将坚决打赢新旧动能转换“海洋攻势”六场硬仗,推动青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率先走在前列,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海洋名城,真正把青岛这个山东发展的龙头昂起来,为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省贡献力量。根据作战方案,经过四年攻坚,“海洋攻势”取得突破性进展,海洋产业发展量质齐升,海洋科技创新国际领先,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彰显,海洋港口跻身世界一流,海洋生态持续优化,海洋文化全面振兴。到2022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1%,海洋新兴产业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6%。

  山东省港口集团挂牌

  8月6日,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在青岛正式挂牌成立,从此盘踞在山东沿海的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和渤海湾港四大港口整合为一。新组建的山东省港口集团是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国有企业集团,被定位为统筹全省港口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港口一体化发展的投融资和市场运营主体。按照规划,作为全省港口改革的实施主体,山东省港口集团将以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为目标,大力推动全省港口向集约化、协同化转变,实现全省港口规划“一盘棋”、管理服务“一张网”、资源开发“一张图”。

  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挂牌

  8月31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挂牌仪式举行。在挂牌仪式结束后向12家新入驻企业代表颁发了营业执照,这12家代表企业涉及国际贸易、现代金融、海洋经济、先进制造业、航运物流等青岛片区重点发展行业,注册资本最高3亿元,成为享受自贸区政策红利的首批受益者代表。青岛片区一落地,众多创新举措和便利条件便吸引了企业的目光,纷纷抢抓自贸区机遇,布局新业态,寻求发展新空间。

  世界海洋科技大会在青开幕

  9月24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青岛市政府与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以“创新海洋科技 引领产业发展”为主题的世界海洋科技大会在青岛举行。来自中国、澳大利亚、丹麦等20个国家的近百名海洋科技领域知名院士专家,以及国际组织代表、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及技术代表等700余人出席大会。活动旨在搭建起高端国际海洋学术交流平台、“双招双引”平台和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聚集世界海洋人才、学术、产业资源,助力青岛“海洋攻势”,推动山东海洋强省建设。《世界海洋科技大会青岛共识》对外发布。

  青岛国际邮轮港开建

  10月26日,青岛国际邮轮港建设启动。青岛国际邮轮港位于主城区核心位置,总占地面积4.2平方公里,启动区包括山东港口青岛港1号、2号、6号码头及其腹地,占地面积约77.5公顷,主要功能为文化、旅游、商务、餐饮等。未来将依托百年老港优质资源,集聚邮轮旅游、金融贸易、智慧创新、商务文化四大产业,打造成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与地铁邮轮港站同步开工的“大港新天地”项目毗邻地铁2号线邮轮港站,集中了游客集散、商务办公、餐饮商业等功能,对于加快国际邮轮港开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上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公布

  10月28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至此,上合示范区有了具体推进的“指导手册”和“操作指南”。这是继2018年6月习近平主席主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宣布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2019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这个方案、10月8日国务院做出批复原则同意这个方案之后,上合示范区建设迎来的又一重要历史时刻。加快落实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重要成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山东青岛与上合组织国家相关地区间的交流合作,把上合示范区建设成国际多双边框架下地方经贸合作样板,力争在国家开放新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海洋基因阿尔茨海默症新药获批

  11月2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宣布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症治疗,该药名为“九期一”。1997年始,中国海洋大学管华诗院士率领的团队原创性地提出、发现并证实了GV-971先导物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中的价值,并对其开展了药学、药效学、安全性评价等系统的成药性研究工作,于2006年将GV-971候选药物推向临床研究,随后圆满完成一期临床试验,并顺利推向二期临床。12月底,“九期一”开始上市销售。

  青岛市帆船事业发展十年规划编制完成

  12月,《青岛市帆船事业和“帆船之都”品牌发展十年规划(2019-2028)》编制完成,将于近期公布。规划明确了未来10年青岛帆船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提出了重点任务和空间布局,对加强青岛“帆船之都”品牌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奥帆赛以来,青岛以帆船为载体,通过举办国际帆船赛事活动,对接“一带一路”合作新平台,加强与丝路沿线海上休闲体育互联互通,“帆船之都”城市品牌建设效果显著。

  全球最大吨位级“海上石油工厂”交付

  12月4日,由中国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主集成建造的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P70在青岛正式交付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70总长316米,总宽约74米,甲板面积相当于三个标准足球场,设计寿命为25年,作业水深达2200米,最大排水量达35万吨,是全球最大吨位级的FPSO,堪称海上“巨无霸”。投产后,P70产油量可达15万桶/天,年产油量将相当于四分之一个大庆油田;产气量为600万立方米/天。2018年5月,P67已成功在青岛交付,开创了中国自主集成并成功交付世界级超大型FPSO的先河。

  三艘重量级科考船入列

  2019年,三艘先进科考船相继入列,将极大提高青岛探索深远海的能力。其中,7月3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3000吨级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蓝海101”号靠泊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科考船码头,这是农业农村部迄今投资最多、吨位最大、设施最先进的海洋渔业科学调查船。10月25日,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在青入列“东方红”系列科考船队,这是全球最大的静音科考船。11月24日,深蓝”号远洋渔船入列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深远海科学考察船队,“这是目前国内最大、全球先进的远洋渔业捕捞加工船,设计排水量约12000吨。